2024年4月10日 暴雪网易终于复合 好好好!!
得到消息时是在操作系统课上,当时并没有狂喜,喜悦与激动随着时间扩散,逐渐挤走了原来的计划和情感,这种难以抑制的感受在入睡前到达了顶峰,本来打算要做的事已经全部被抛至脑后,就像是一名远行了的老友突然发来消息说他要回家了,虽然不能马上见面,但是得知他已踏上归途就已是很令人激动了,而仅仅是令人激动这一情感活动本身的优先级在这一天就是最高,我可以放下任何事务,发呆,只是为之高兴,只是回忆当初的点点滴滴,让过去把我淹没。
”你好啊!“——2018年4月14日
”他们说,我还太年轻。“——2019年10月25日
”周六八点见。“——2021年8月30日
“再等我半年好吗。”——2021年11月27日 00:00
”我以为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2022年6月9日 16:30
“我以为我永远失去了你。“——2023年1月24日 00:00
”欢迎回家。“——2024年4月10日 09:00

在国服离开的这一年多时光里,虽然也有了新的relationship(Apex),但暴雪是真的无可替代的存在,MY FIRST GAME ,也许这就是初恋的感觉吧,真的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每个人的大脑都是map,某些东西会在神经元的链接下激发起另一些东西,”暴雪“总能激起我强烈的情感,想到男孩,疫情,高考,战斗,伊利丹,勇敢,自由,成长……人总要相信点什么


非常喜欢markdown格式下的记录,连续,自由,思想可以连贯的流淌而不必分页。
马上登录暴雪淘宝官网,打算买件伊利丹的T恤,断码了
看看其他宝贝

一天就卖断货了?
tee7这家店不错,版型和印花都很走心
蛋总真的帅!
本雅明先生对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思考(西方美学经典论著导读这节课有独特的风格,是文科的上课模式,轻松!此blog部分在课上完成,实在是忍不住要记录下来)
一件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是与它置身于其中的传统关联相一致的。当然,这传统本身是绝对富有生气的东西,它具有极大的可变性。例如,一尊维纳斯的古雕像,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就处于完全不同的传统关联中。希腊人把维纳斯雕像视为崇拜的对象,而中世纪的牧师则把它视作一尊淫乱的邪神像;但这两种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触及了这尊雕像的独一无二性,即它的光韵。艺术作品在传统联系中的存在最初体现在膜拜中。我们知道,最早的艺术品起源于某种礼仪起初是巫术礼仪,后来是宗教礼仪。在此,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艺术作品那种闪发光韵的存在方式从未完全与它的礼仪功能分开,换言之,“原真”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植根于神学,这个根基尽管辗转流传,但它作为世俗化了的礼仪在对美的崇拜的最普通的形式中,依然是清晰可辨的。对美的崇拜的这种世俗形式随着文艺复兴而发展起来,并且兴盛达世纪之久,这就使人们从礼仪在此后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震荡那里清楚地看到了礼仪的基础。随着第一次真正革命性的复制方法的出现,即照相摄影的出现(同时也随着社会主义的兴起),艺术感觉到了几百年后显而易见的危机正在逼近,面对这种情形,艺术就用“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即用这种艺术神学作出了反应。由此就出现了一种以“纯”艺术观念形态表现出来的完全否定的艺术神学,它不仅否定艺术的所有社会功能,而且也否定根据对象题材对艺术所作的任何界定。
最早的艺术起源于宗教,创造神秘崇高的偶像,创造信仰,创造礼仪,创造意义。创造意义是人类的伟大之处,自由的游戏活动,就像小时候自导自演自我感动的真人角色扮演游戏(小男孩们简单的快乐),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赋予了实体的神圣性质(秘密基地),这种意义的赋予使人有生存的目标,精神有寄托,人就有斗争的动力,信仰真是神奇的东西,甚至可以使个体心甘情愿地自我牺牲(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在机械复制时代,照片等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艺术品似乎消解了信仰的神圣性,在机械飞升的时代似乎无所不可,去魅的人类似乎忘记了敬畏,二战这一影响巨大的公共事件给后世永远的启示,”我们不应该无所不可“,(我相信世界是有荣誉点数的)
”看照片时我们看的不是照片,而是场景“,场景往往是对人与世界的互动的捕捉,这是最美的,世界是有序且混乱的,我们尝试着创造秩序,创造意义,我们捕捉到的那一场景其实已经死了,但是我们怀念那个瞬间的美好,我喜欢运动员,但并不喜欢运动员们的海报形象,运动员们在行动时是最美的,而正因为行动的易逝性,他们更美了,珍惜他们的每一场出场,更要珍惜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观看直播总是比观看事先得知结局的赛事要紧张刺激的多,这就是即时见证的震撼,因为我们在场!看惯了事先准备的台词套话,更欣赏真情流露的心动瞬间,如果能够亲赴现场,大家就不止共享了这一段时间,还共享了这个特定的空间,留下了共同的回忆,而这些共同的回忆就是共同的信仰的来源,这是实践活动的力量,我们确实年轻,确实知之甚少,但是知之甚少并不代表无法行动(要有行动的勇气),而是说行动时应该心存敬畏,对世界应该抱有尊重。总而言之,信仰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在资源条件前所未有充裕的现代社会,希望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到真正的热爱。
我们可以把艺术史描述为艺术作品本身中的两极运动,把它的演变史视为交互地从对艺术品中这一极的推重转向对另一极的推重,这两极就是艺术品的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艺术创造发端于为巫术服务的创造物,在这种创造物中,惟一重要的并不是它被观照着,而是它存在着。石器时代的人在其洞内墙上所描画的驼鹿就是一种巫术工具。洞穴人只是偶然地向他的同伴展示了这种巫术工具,关键是神灵看到了它。正是这种膜拜价值要求人们隐匿艺术作品:有些神像只有庙字中的高级神职人员才能接近,有些圣母像几乎全被遮盖着,中世纪大教堂中的有些雕像就无法为地上的观赏者所见。随着单个艺术活动从膜拜这个母腹中的解放,其产品便增加了展示机会。能够送来送去的半身像就比固定在庙宇中的神像具有更大的可展示性,绘画的可展示性就要比先于此的马赛克画或湿壁画的可展示性来得大;也许,弥撒曲的可展示性本来并不比交响曲的可展示性来得小,可是,交响曲却形成于一个其可展示性看来要比弥撒曲的可展示性来得大的时机中。由于对艺术品进行技术复制方法具有多样性,这便使艺术品的可展示性如此大规模地得到了增强,以致在艺术品两极之内的量变像在原始时代一样会使其本性的质得到突变,就像原始时代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其膜拜价值的绝对推重首先成了一种巫术工具一样(人们以后才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个工具视为艺术品)。现在,艺术品通过对其展示价值的绝对推重便成了一种具有全新功能的创造物。我们意识到的这种创造物的“艺术”功能,人们以后便在某种程度上把它视为一种退化了的功能。现在的电影提供了达到如上这种认识的最出色的途径,这一点是绝然无疑的。同样无疑的是,艺术的这种在电影中得到最广泛发展的功能演变的历史影响,不仅在方法上,而且也在材料上与原始艺术的历史影响不同。原始艺术是为巫术服务的,但它却留下了一些为实践服务的记录。这就是说,它大概不仅是对巫术程序的执行,而且也是对巫术程序的指令,最终也就是人们赋予其神秘效力的沉思冥想的对象。人及其环境提供了这些记录的对象,而且它们是按照当时社会的要求被描摹下来的,而当时社会的技术只有完满地与礼仪融为一体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原始社会就与当代社会构成了对立的两极。当代社会的技术是最不受束缚的,可是,这种独立的技术作为一种第二自然与当代社会却是对峙着的,就像经济危机和战争所表明的那样。当代社会的技术与原始社会的技术具有同样强烈的社会效果。人们虽然创造了这种第二自然,但是,对它早就无法驾驭了。这样,人们面对这第二自然就像从前面对第一自然一样地完全受制于它了。而艺术又受制于人,电影尤其这样。电影致力于培养人们那种以熟悉机械为条件的新的统觉和反应,这种机械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使我们时代非凡的技术器械成为人类神经把握的对象电影,就在为这个历史使命的服务中获得了其真正含义。
膜拜价值:这是我献给神的雕像,你们没有资格看。
展示价值:你们看!这个雕像就是我们伟大的神!!!
拥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他们愿意相信祂的存在,成为祂的子民,遵照祂的意志,蒙受其恩泽与庇护,简单而纯粹。我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我的确崇拜一些人,他们的某些品质让我感受到崇高,我被他们的力量所折服,我希望拥有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可以激励我,我能在他们身上看到”神性”,看到Geist的降临,那些被圣神恩典的启示所照亮的人是真正闪耀的人类群星,对我来说,“膜拜价值”是榜样力量的体现,是我对于那些超越我的存在的承认与向往,他们的价值体现在”被相信“上,是需要内在自驱力去追随的,这类价值认同所带来的满足感是长期持久的,我不需要将我的信仰以及与之相关的行动广而告知,我的所作所为满足我对信仰的追求即可,仅仅体现膜拜价值的艺术作品创作发自本心,是完全私人化的体验,无世俗的功利性质。
而”展示价值“是直观的,本质上就是广告,将艺术作品放置在你的眼前,让你消费,他们的价值体现在”被观照“上,只要你观看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些艺术作品往往用来向外界展示拥有者的某些信息,展示自身地位,展示自身爱好,展示经济实力,展示过往经历……这些艺术作品让拥有者光彩夺目,吸引他人注意,获得他人的认可,人们通过这件艺术作品建立联系,但是这种联系的走向往往不会止步与对这一件艺术作品的关注上,而是其他更广泛的利益链接,所以艺术品往往会是用于传播政治经济信息的工具。
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来说,即使他的创作者的本意是仅仅私人的创作,是其完全为膜拜价值的创作,但是,当作者的艺术概念被实体化到世界上具体的物品中时,这件艺术作品的价值定义就不再简单的受其作者一人控制了,若是通过各种方式将此作品公之于众,这件艺术作品就被有意无意地赋予了展示价值,更不用说在机械复制时代,这件作品连原真性都有可能失去。所以可以说在机械复制时代已经不存在纯粹膜拜价值的艺术作品了,但是存在非功利性质创作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的展示就与世俗的利益牵连不多,只是表现拥有者对其信仰的热爱,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一旦艺术作品的观众达到一定数量,这件作品很难保持纯粹,其非功利性质很可能会受到污染。所以事实上,绝大部分艺术作品都是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的结合体,作者将信仰与热爱注入艺术作品,同时获得世俗世界的回报,事实上,这种创作形式与激励框架被证明是具有生命力的。没有人不食人间烟火,当艺术家的创作带来的回报可以使他更好地创作艺术作品时,他的创作才可能持久,但是一旦涉及利益问题,如何平衡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艺术家们的重要考量,为受众创作的艺术家还拥有自己的信仰与热爱吗?
艺术作品的确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创作门槛的降低使得大量的低质量作品涌入市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时代里诞生的全新艺术形式,以及它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形式与审美的享受,既然它们对于展示价值的推崇空前有力,那么就让他们尽其所能向大众展示真正的力与美,展示人造的”第二自然“对于人类感知官能的拓展!
于是我们有了所谓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著名游戏公司EA全称即为Electronic Art)
我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降低了艺术欣赏的门槛,扩展了艺术表现的形式,增加了审美活动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赋予这些艺术作品属于自己的意义,你和这件作品一起度过的时光,你对它产生的印象,你的大脑中这个作品所对应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组成了你的生活,它们已经是你主体性的一部分了。
暴雪游戏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并不妨碍它塑造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以及波澜壮阔的史诗传奇,反而正是因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可移植性与生产的高效性,玩家们可以与游戏团队交流互动,相互成就,共同创造充满热爱、自由平衡的游戏环境。作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它很成功,无论未来如何,它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是我永远感激的。
这周,Sakura已经谢了,没关系,明年再见!
为纪念暴雪国服回归,将steamID改为”等待夏天的暴雪“,持续3天。